多重耐藥菌的危害
1、多重耐藥菌的危害
多重耐藥菌感染已成為患者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的一大原因。監測數據顯示 , 醫院內檢出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新青霉素、頭孢菌素的耐藥率高達 70%, 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桿菌對第三代頭孢菌素的耐藥率超過 50%。專家表示 , 預防多重耐藥細菌感染 , 應從規范用藥、控制傳播做起。
所謂多重耐藥菌 , 是指臨床上使用三類及以上抗菌藥物同時耐藥的細菌。多重耐藥細菌的增加 , 給醫院環境帶來污染 , 最終危及醫療安全。預防多重耐藥細菌感染 , 首先要加強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 , 比如規范手術期的預防性用藥、抗菌藥物使用時間應短于 48 小時等。其次 , 多重耐藥菌感染主要通過接觸傳播 , 醫務人員應重視雙手衛生、環境清潔消毒 , 減少患者之間的設備共用 , 降低交叉感染幾率。
2、什么是多重耐藥菌
多重耐藥菌是指有多重耐藥性的病原菌。Multiresistance 可以翻譯成多藥耐藥性、多重耐藥性、其定義為一種微生物對三類 ( 比如氨基糖苷類、紅霉素、B- 內酰胺類 ) 或三類以上抗生素同時耐藥 , 而不是同一類三種。P-resisitence 成為泛耐菌株 , 對幾乎所有類抗菌素耐藥。
3、多重耐藥菌的耐藥機理
多重耐藥性 ( multiple resistance, MDR ) 系指同時對多種常用抗微生物藥物發生的耐藥性 , 主要機制是外排膜泵基因突變 , 其次是外膜滲透性的改變和產生超廣譜酶。最多見的是革蘭陽性菌的 MDR-TB 和 MDR-MRSA, 以及常在 ICU 中出現的鮑曼不動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 , 僅對青霉烯類敏感 ;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幾乎對復方新諾明以外的全部抗菌藥耐藥。MDR 的出現決定了聯合用藥的必然 ; MDR 菌株的高頻率出現 , 意味著抗微生物藥物時代即將結束。
多重耐藥菌的感染預測因素
為了幫助醫生區分攜帶耐藥病原菌患者和無耐藥菌患者 , 可以回顧以下預測標準 ( prediction rules ) 。
預測標準 1:與護理相關的革蘭陰性棒狀菌感染 , 往往是耐藥腸桿菌引發的 , 除非進行過有創性操作 , 否則非發酵菌引發感染的可能性不大。使用氟喹諾酮與氟喹諾酮耐藥的發生關系密切。
預測標準 2:在使用某種抗生素后發生感染 , 提示有可能對這種藥物產生耐藥 , 并且對所有聯合選擇藥物 ( co-selected agents ) 發生耐藥的可能性也有所增加。
多重耐藥 ( MDR ) 的聯合選擇 ( co-selection ) 的含義是對青霉素、頭孢菌素類、氨基糖甙類、磺胺異唑類或喹諾酮等存在耐藥。
鑒于這些預測標準 , 通過評價患者和醫療衛生機構之間接觸的程度、早期抗生素治療史以及患者特點 , 建立了一個耐藥病原菌發生的風險分層體系。
多重耐藥菌的預防
1、加強醫務人員的手衛生。
醫務人員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 , 應當嚴格遵循手衛生規范。醫務人員在直接接觸患者前后、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操作前后、接觸患者體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觸患者使用過的物品后以及從患者的污染部位轉到清潔部位實施操作時 , 都應當實施手衛生。手上有明顯污染時 , 應當洗手 ; 無明顯污染時 , 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手部消毒。
2、嚴格實施隔離措施。
醫療機構應當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實施隔離措施 , 首選單間隔離 , 也可以將同類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不能將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與氣管插管、深靜脈留置導管、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
醫務人員實施診療護理操作中 , 有可能接觸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傷口、潰爛面、粘膜、血液和體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糞便時 , 應當使用手套 , 必要時使用隔離衣。
0531-55591800
濟南市歷下區大明湖路132號
乘坐: 11路、41路、K95路、K98路、K109路、K54路到濟南市第一人民醫院下車
CopyRight 濟南市第一人民醫院 版權所有 魯ICP備11028831號-1